黎芦的功效与作用(藜芦的功效与作用大全)
今天紫薯芋泥给大家分享关于黎芦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黎芦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,希望能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!
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之藜芦
古时候有一位妇女得了风痫病,并日渐加重。严重时每天要犯十几次。
有一年遇上了荒年,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饥。她在野地中见到有一种好像大葱的草,就采回蒸熟了饱吃了一顿。到后半夜忽然感觉腹中难受不安,吐出许多黏稠如胶样的痰涎,接连几天,吐出的东西大约有一二斗。同时浑身出汗如水洗,而且非常困倦,她自认为难以活命了。
谁知三天后,不仅身体渐觉轻健,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。她拿所吃的"葱"去问别人,别人告诉她说这叫"憨葱",就是药书上的"藜芦"。
藜芦的功效与作用
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。
【性味归经】 苦辛,寒,有毒。 归肝、肺、胃经。
【功 效】 涌吐风痰、清热解毒、杀虫。
【应 用】 用于治疗中风痰堕,喉痹不通癫痫等症。 油调外用治疥癣,秃疮。
中药养生藜芦的保健作用原理与方法功效
【形态采制】
百合科多年生植物藜芦,根茎粗短,圆柱形,外披黑褐色叶纤维。叶根生,丛生,倒披针长圆形状,茎渐狭,线状披针形,叶基鞘状报茎,先端渐尖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而直立,高6~8厘米。圆锥花序,花黑紫色。果实卵状三角形,成熟后三裂,有多数种子。花期7~8月,果期8~9月。生于山野、疏林、干草甸、山坡灌丛间,产于我国东部山区、中部半山区,江苏镇江为佳。春秋两季采挖。切除茎叶,净后切成小段,晒干,生用。除本品外,还有马氏藜芦、兴安藜芦、光脉藜芦、毛膝藜芦,均可入药。
【养生保健作用】藜芦味苦辛,性寒,有毒,归肺经、胃经。李时珍曾云:“吐药不一,常山吐疟痰,瓜蒌吐热痰,乌附吐温痰,莱菔吐气痰,藜芦吐风痰。藜芦急救之药,不可不知,不可不备。”用其催吐、祛痰、杀虫、解毒、止痛,治疗癫狂痰多、胸闷疥癣。
【养生配方推荐】(1)藜芦、瓜蒂各5克。水煎服。取吐为止。用于治疗癫狂。
(2)藜芦150克。煎水洗头。用于治疗秃疮。
(3)藜芦75克,枯矾、苦参各50克。为细末。香油调涂。用于治疗秃疮。
(4)《圣济总录》有3个治头痛的方子:①吹鼻麝香散。藜芦一茎,曝干捣罗为散,入麝香、麻子许,研末匀,吹鼻中,用于治疗头痛难忍。②通顶散。研藜芦半两,去须黄连三分,捣为散,少许吹入鼻中,用于治疗头痛、鼻塞、胸闷。③藜芦3克,冰片少许,研末吹鼻,用于治疗各种头痛(除了高血压引起的头痛)。
(5)一般卒中而痰涎壅盛,用三圣散(即藜芦、防风、瓜蒂)催吐,甚则用五元散(乃藜芦、赤小豆、皂角、白矾、胆矾)催吐。
【保健注意】(1)常用量3~5克,外用适量。
(2)体虚气弱者及孕妇忌用。
(3)宜丸散,不宜煎。
《中药学》黎芦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藜芦、牯岭藜芦、毛穗藜芦、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Veratrum nigrum L. 2.Veratrum schindleri Loes.f. [V.cavaleriei Loes.f.;V.maximowiczii auct. Non Baker]. 3.Veratrum maackii Regel [V. mandschuricum Loes.f.]. 4.Veratrum dahuricum(Turcz.)Loes.f.[V.album L. var. dahuricum Turcz.]. 5.Veratrum grandiflorum (Maxim.)Loes.f.[V.puberulum Loes.f.] 采收和储藏:5-6月未抽花葶前采挖,除去叶,晒干或烘干。
名称
葱苒、葱葵、山葱、丰芦、蕙葵、公苒、葱苒、葱炎、藜卢、鹿白藜芦、鹿葱、憨葱、葱芦、葱管藜芦、旱葱、人头发、毒药草、七厘丹
藜芦种类
藜芦
多年生草本,高60-100cm。植株粗壮,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。叶互生;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;叶片薄革质,椭圆形、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2-25cm,宽约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两面短毛。圆锥花序30-25cm,宽约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两面短毛。圆锥花序30-50cm,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,顶生总状花序常较偶生花序长2倍以上,几乎全部为两性化,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;花被片6,开展或略反折,长圆形,长5-8mm,宽约3mm,全缘,黑紫色;雄蕊6,花药肾形,背着,汇合为1室;子房卵形,3室,无毛,花柱3。蒴果卵圆形,具三钝棱,长1.5-2cm,宽1-1.3cm。种子扁平,具膜质翅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黎芦
牯岭藜芦
多年生草本,高约1m。植株基部具棕褐色带网眼的纤维网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0cm;叶片宽椭圆形,有时狭长圆形,两面无毛。圆锥花序长而扩展,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,总轴和枝轴具灰色白绵状毛,侧生花序的花梗长6-8mm;花被片6,淡黄绿色、绿白色或褐色,伸展或折反;雄蕊6,长约为花被片的2/3,花药近肾形,汇合成1室;蒴果椭圆形;种子扁平,具翅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毛穗藜芦
植株高60-160cm。茎较纤细,基部稍粗,中鞘直径约1cm,被棕褐色有网眼的纤维网。叶互生;叶柄长达10cm;叶片折扇状,长圆状披针形室狭长圆形,两面无毛。圆锥花序长25-50cm,常疏生较短的侧生花序,总轴和枝轴密生绵状毛;花梗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,长可达1cm或更长,侧生花序上花梗明显短于主轴上花梗;花多数,疏生;花被片6,开展或反折,黑紫色;雄蕊6,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,花药近肾形,背着,汇合为1室。蒴果椭圆形;种子扁平,具膜质翅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黎芦
兴安藜芦
植株高70-150cm。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。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基部无柄,抱茎,背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。圆锥花序近纺锤形,长20-60cm,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,顶端总状花序近等长于侧生花序,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短绵状毛;花被片6,近直立或稍开展,基部具柄,边缘啮状,背面具短毛;花被片淡黄绿色带苞,白色边缘;雄蕊6,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。蒴果椭圆形。种子扁平,具翅。花期6-8月。
毛叶藜芦
植株高大。基部 具无网眼的纤维束。叶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基产抱茎,无柄,背面密被褐色或淡灰色短柔毛。圆锥花序塔状,长20-50cm,顶生总状花序较偶生总状花序长约1倍;花大,密集,花被片6,绿白色,基部略具柄,边缘具啮蚀状牙齿,外花被片背面密生短柔毛;雄蕊6,长约为花被片的3/5,花药近肾形,背着,汇合为1室;子房密被短柔毛,3室,花柱3。蒴果。种子扁平,具膜质翅。花、果期7-8月。
黎芦
化学成份
藜芦
根茎含去乙酰基原藜芦碱(deace-tylprotoveratrine)A,计默任碱(germerine),原藜芦碱(protoveratrine)A,藜芦马林碱(veramarine),计米定碱(germidine),双去乙酰基原藜芦碱(didesacetyl protoveratrine)A,藜芦嗪(verazine),新计布定碱(neogermbudine),芥芬胺(iervine),藜芦酰棋盘花碱(veratroylzygadenine),玉红芥芬胺(rubijervine),异玉红芥芬胺(isorubijervine),藜芦胺(veramine),藜芦碱胺(veratrum-alkamine)A、B、C、D,藜芦甾二烯胺(veratramine),藜芦米宁(veramiline),3,15-二当归酰基计明胺(3,15-diangeloylgermine),茄咪啶(solamidi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硬脂酸酯(β-sitosterylstearate),胡萝卜甙(daucosterol),蜡酸(cero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。
毛叶藜芦
根、根茎含棋盘花辛碱(zygacine),芥芬胺,藜芦甾二烯胺,藜芦嗪(verzine),茄啶(solanidine)。毛叶藜芦定碱(hakurirodine)及玉红芥芬碱(rubijervine)等。
兴安藜芦
地下部分含:伪芥芬胺(pseudojervng)藜芦碱甙(veratrosine),藜芦甾二烯胺,芥芬胺,藜芦定(verdine),玉红芥芬胺,藜芦马林碱(veramarine),藜芦酰棋盘花胺,异玉红芥芬胺,藜芦嗪,藜芦胺。
毛穗藜芦
根茎含藜芦嗪,当归酰棋盘花胺(angeloylaygadenine),毛穗藜芦碱(maackinine),计马尼春碱(germanitrine),棋盘花碱(zygadenine),藜芦嗪宁(verazinine)。
天目藜芦
根及根茎含天目藜芦碱(tiemulilumine),天目藜芦宁碱(tiemuliluminine)。
光脉藜芦
根含藜芦碱甙,23-O-β-D-吡喃葡萄糖基-20-异藜芦甾二烯胺(23-O-β-Dglucopyranosyl-20-isoveratramine),(22S,23R,25S)-23-O-β-D-吡员葡萄糖基-5,11,13-藜芦甾三烯胺-3β,23-二醇[(22S,23R,25S)-23-O-β-D-glucopyranosyl-5,11,13-veratratrienine-3β,23-diol]。
藜芦鉴别
性状鉴别
(1)藜芦 根茎圆柱形或圆锥形,长2-4cm,直径0.5-1.5cm;表面棕黄色或土黄色,顶端残留叶基及黑色纤维,形如蓑衣,有的可见斜方形的网眼,下部着生10-30条细根。根细长略弯曲,长10-20cm,直径0.1-0.4cm;黄白色或黄褐色,具细密的横皱纹;体轻,质坚脆,断面类白色,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,与皮部分离。气微,味苦、辛,有刺喉感;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。
(2)牯岭藜芦 根茎呈圆柱形,长1-1.7cm,表面棕黄色,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;下部着生10-20条细圆柱形根;长短不等,直径约0.2cm,微弯曲,表面暗褐色,并现皱缩条纹,质地坚脆,断面黄白色。味苦涩。 (3)毛重穗藜芦 根茎呈圆柱形,黄棕色,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,下部密生20-30条。根细柱状,直径约0.2cm,长短不等,微弯曲,棕黄色,质脆,断面灰白色,叶苦涩。
(4)兴安藜芦 形似藜芦。根茎长1-1.5cm,直径1-2cm。根长5-8cm,直径1-2cm。
(5)毛叶藜芦 形似藜芦。根茎长1-2cm,直径0.8-1.3cm。根长4-12cm,直径1-3cm。
形状鉴别
显微鉴别
(1)藜芦 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,外壁稍厚,下皮为2-3列类圆形细胞,无细胞间隙。皮层占根绝大部分,外侧有大型切向裂隙,薄壁细胞含针晶束及淀粉粒。内皮层明显,内壁及侧壁增厚,胞腔成“V”字或“U”字形,通过细胞位于木质部束外方。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,排列紧密。木质部发达,由木薄壁细胞和导管组成。导管类圆形,壁较厚,黄色微木化,原生导管较小,后生导管较大。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束弧角间,7-14原型,细胞较小。 根茎横切面:最外为黑褐色的后生皮层,约3-4列细胞;皮层约占半径的1/3,有周木型叶迹维管束散在;内皮层细胞内壁及侧壁增厚;中柱有多数维管束散在,近皮层处密,多为外韧型,内部者多为周木型,尚可见自中柱鞘发生的根迹组织。
(2)牯岭藜芦 根横切面 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;腔隙约占皮层宽度的1/3-1/4,针晶束较少;中柱甚小,初生木质部14-17原型。 (
3)兴安藜芦 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略径向延长;腔隙约占皮层宽度的1/2-2/3,含草酸钲针晶束;中柱小,初生木质部8-12原型。
附方
①治诸风痰饮: 藜芦十分,郁金一分,为末。每以一字,温浆水一盏,各服探吐。(《经验方》)
②治中风不语,喉中如曳锯声,口中涎沫: 藜芦一分,天南星一个(去浮皮,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,纳入陈醋二橡斗子,四面用火逼令黄色)。同一处捣,再研极细,用生面为丸,如赤豆大,每服三丸,温酒下。(《经验后方》)[1]
③治头痛不可忍:藜芦一茎,暴干,捣罗为散,八麝香麻子许,研匀吹鼻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吹鼻麝香散)
④治头痛鼻塞脑闷:黎芦(研)半两,黄连(去须)三分。上二味,捣研为散,每用少许,入鼻中。(《圣济总录》通顶散)
⑤治黄疸: 藜芦着灰中炮之,小变色,捣为末,水服半钱匕,小吐,不过数服。(《肘后方》)
⑥治老疟久不断者:藜芦、皂荚(炙)各一两,巴豆二十五枚(熬令黄)。依法捣,蜜丸如小豆。空心服一九,未发时一九,临发时又一丸,匆饮食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⑦治久疟不能饮食,胸中郁郁如吐,欲吐不能吐者,宜吐,则已:大藜芦末半钱,温水调下,以吐为度。(《素问病机保命集》藜芦散)
⑧治诸疯疮,经久则生虫:藜芦(去芦头)、白矾(烧灰细研)、松脂(细研)、雄黄(纲研)、苦参各二两(锉)。上药,先捣藜芦、苦参为末,入猪脂一斤相和,煎十余沸,绵滤去滓,次入松脂、雄黄、自矾等末,搅令匀,待冷,收于瓷合中,旋取涂之,以瘥为度。(《圣惠方》藜芦菜散)
⑨治鼻中肉渐大,气息不通:藜声三分(去芦头,捣罗为末),雄黄一分(细研),雌黄一分(细研)。上药,同研令匀,每用时以蜜调散,用纸拈干,展药,点于肉上,每日三度,则自消化,不得涂药在于两畔,恐涕落于药上。(《圣惠方》)
⑩治牙疼:纳菱芦末于牙子L中,匆咽汁。(喀千金翼方》)
(11)治自秃:末蓉芦,以腊月猪密和涂之,先用盐汤没,乃敷。(名补缺肘后方》)
(12)治头生肌虱:葫芦末掺之。(《亿斋直招方》)⑩治疥癣:蓉芦,细捣为末,以生油调敷之。(《斗门方》)
各家论述
《本草纲目》
《本草纲目》:哕逆用吐药,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。吐药不一,常山吐疟痰,瓜蒂吐热痰,乌附尖吐湿痰,莱菔子吐气痰,藜芦则吐风痰也。
《本草经疏》
《本草经疏》:藜芦,《本经》主蛊毒、咳逆及《别录》疗哕逆、喉痹不通者,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。苦为涌剂,故能使邪气痰热,胸脯部分之病,悉皆吐出也。辛能散结,故主鼻中息肉,苦能泄热杀虫,故主泄痢肠,头疡,疥瘙,杀诸虫毒也。疮疡皆湿热所生,湿热不去,则肌肉溃烂,苦寒能泻湿热,则马刀,恶疮,烂淹,死肌皆愈也。味至苦,入口即吐,故不入汤。藜芦辛苦有大毒,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,吐逆不止,凡脑中有痰次,或中蛊毒恶气者,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,获效一时,设病非关是证者,切匆沾唇,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,亏损律液也。
《本经》
《本经》:主蛊毒,咳逆,泄痢,肠游,头疡,疥瘤,恶疮,杀谐虫毒,去死肌。
《别录》
《别录》:疗哕逆,喉痹不通,鼻中息肉,马刀,烂疮。
《药性论》
《药性论》:主上气,去积年脓血泄痢。治恶风疮、疥癣、头秃,杀虫。 6.《本草图经》:大吐上隔风涎,暗风痫病,小儿助。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,又用通顶,令人嚏。 7.《四川武隆药植图志》: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。
临床应用
治疗疟疾
取天目藜芦3根(1寸长),插入鸡蛋(l个)内烧熟。去药吃蛋。于发作前 1-2小时服。忌鱼腥;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。治疗现症病人120例,痊愈100例,好转15例,无效5例;休止期患者36例,痊愈33例,无效3例。
治疗骨折
能促进骨折愈合,从而缩短治愈时间,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,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。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。据认为,应用蔡芦治疗,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。用法:将黑蓉芦根须统净、晒干、研粉,加等量黄连索制成含量10mg之片剂内服。成人每次30mg,曰服3次,用凉开水送下。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,一般约为2-4周。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。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,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;3例发现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
黎芦
参考资料
[1] 李钟文.李钟文.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3.11
耳鼻喉医话|它是人参的叶子,能清肺补气,生胃津,止消渴,祛暑气,降虚火
医学指导:广东省名中医、岭南名中医、博士生导师。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、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。
开栏语
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、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,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!欢迎持续关注!
人参叶
功效作用
【药性】味苦、甘,性寒,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暑,生津,补气,益肺。用于暑热烦躁,津伤口渴,气虚咳嗽,讲话费力,头目不清,四肢倦乏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10g。
【使用宜忌】1.脾胃虚寒者慎用;2.用量不宜超过10g;3.不宜与藜芦、五灵脂同用。
现代药理研究作用
现代研究表明,人参叶的药用价值与山参极其类似,对肿瘤、肝炎、冠心病、阿狄森氏病有不错的治疗效果。
1.人参叶能提升大脑皮质的激动全过程,加速神经冲动的传输,减少神经反射的危险期,提高经典条件反射,提升逻辑思维能力。
2.人参叶能够有医治冠心病的功效,针对出現的肝病也是有调养的功效,即有较好的健康保健作用和功效。
临床应用
1. 用于暑热口渴。功能清热、生津止渴,配麦冬、白菊花、芦根、西瓜翠衣等,有解暑止渴之效。
2. 用于热病伤津,胃阴不足,消渴。治热病伤津,单用力弱,可配生石膏、知母、粳米等药,以增强解热生津之力;治胃热阴伤之口干,可配芦根、茅根、麦冬等药,以清热生津;治消渴,属热炽阴伤者,可配天花粉、天门冬、黄连等药,以清火生津止渴;属气阴两伤者,可配生黄芪、麦冬、五味子等药,以益气养阴止渴。
3. 用于肺燥干咳。人参叶能清肺生津,可治温燥伤肺之干咳,单用力缓,常配知母、贝母、桑叶、龙利叶等药,共奏清燥润肺止咳之功。
4. 用于虚火牙痛。人参叶能降虚火,治虚火牙痛,可配生地、麦冬、生牛膝等,以滋阴降虚火而止痛。
5、用于慢性咽喉炎。人参叶能补肺益气生津,可治慢性咽喉炎,声音嘶哑,讲话费力,咽干咽痛之症,常配木蝴蝶、胖大海、太子参等,以利喉开音。
此外,对于一些口舌生疮、大便干燥或者是因为阴虚火旺而导致的五心烦热、失眠多梦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药膳茶饮推荐
1.人参叶茶
组成:人参叶10克。
制法: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,每日1次。
功效:益气生津,养心补元。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、乏力口渴等症。
此外,人参叶15克用沸水泡,酒后饮用可解酒。
2.二叶润燥茶
组成:人参叶15克、枇杷叶15克、天花粉15克、麦冬15克、甘草6克。
制法:加清水3碗煎至1碗,饮用,每日1剂。
功效:清燥,润肺,止咳。适用于干咳、鼻咽干痛、失声。
3.参枣米饭
组成:人参叶15克、红枣15枚、粳米250克。
制法:将人参叶入锅,加水煮30分钟,留煎汁备用;粳米淘净,加入参叶汁及清水适量,红枣洗净去核,同时放入锅中,煮成米饭。可当主食用。
功效:益气养血,健脾宁心。
4.人参叶枸杞百合炖鸭肉
组成:人参叶10克、枸杞子10克、百合20克、鸭半只、生姜3片。
制法:鸭去皮切块备用,人参叶、枸杞、百合洗净后加水1500ml,隔水炖2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。
功效:益气养阴。
李云英
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,广东省名中医、岭南名中医。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。
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,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
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》主编,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《中医耳鼻咽喉科学》副主编。
曾获“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”“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”“南粤巾帼好医师”“南粤优秀教师”“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”“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” “羊城好医生”等称号。
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、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,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,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,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。
擅长:鼻炎、声嘶、咽喉炎、扁桃体炎、腺样体肥大、中耳炎、耳鸣耳聋、眩晕、鼻咽癌、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。
出诊时间: 周一上午、周四下午(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门诊);周二上午(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门诊)。
供稿: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 李云英 何盈
执行编辑:何明坤
审核校对:庄映格
责任编辑:宋莉萍
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,读完本文黎芦的功效与作用(藜芦的功效与作用大全)之后,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?想要了解更多,敬请关注本站,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。